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当地局势迅速恶化。连日来,中国外交部和驻苏丹及周边国家使领馆分秒必争,努力创造条件,协助在苏中国公民安全转移撤离。目前大部分在苏丹中国公民已分批、有序、安全撤离至苏丹边境港口或周边邻国。
万里归途 情深意切
当地时间28日,部分中方撤离苏丹人员抵达了位于沙特西部城市吉达的国际机场。他们将在当天傍晚登上回国的飞机,那么现在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一起跟随总台记者去前方看看。
【资料图】
总台记者 李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沙特西部的吉达国际机场,而在我的身后,部分从苏丹撤离的中方人员正在办理登机等手续。根据我们的了解,有超过340名中方人员即将乘坐国航的CA090次航班,从吉达的国际机场起飞,经过超过7000公里的飞行,返回祖国,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从苏丹撤离的中国公民 周航:一路过来的时候,包括枪声,炮声,都是不断的,我们车队的后面甚至有被炮弹轰炸过的,浓烟滚滚的氛围。但是当我们踏上中国的微山湖军舰之后,感觉已经回到家了一样。不像之前那样感到恐惧和紧张。五一,至于就是说回国了之后,肯定是陪家人先聚一聚,回老家也是看看父母。
“现在出发 我们回家”
当地时间28日中午,那些等待回家的人们从酒店出发前往吉达国际机场。他们用镜头记录下沿途经历,表达对祖国的感谢和期盼回家的心。
从苏丹撤离的中国公民 杨俊伟:吉达时间11点半,我们即将坐大巴车前往吉达国际机场。
从苏丹撤离的中国公民 张启怀:我在喀土穆炼油厂(工作),我们是搞建筑的。喀土穆发生战争之后,大使馆组织我们撤离,而且迅速地撤离,是他们(使馆工作人员)让我们远离了战争,让我们回家了,我们非常感谢他们,非常激动。
撤离路上 守望相助
对于成功撤离的中国公民来说,撤离的路上有艰辛,更有同胞之间的守望相助。
王冰冰是一家中资企业在苏丹业务的负责人。当记者见到王冰冰时,他已经抵达中国使领馆在沙特吉达安排的酒店房间几个小时了,但长时间的紧张情绪让他还没有办法放下心来。回忆起几天前在喀土穆的经历,他依然心有余悸。
中资企业苏丹业务负责人 王冰冰:市区断网断电,一旦没有电的时候,对人的心理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就怕流弹一下子过来,我们院子外面的车上也是有弹孔的。
激烈的交火甚至将驻地大楼高层的玻璃完全震碎。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多次发布安全提示,并登记在苏中国公民信息和撤离意愿,确保将撤离信息通知到每一个人。王冰冰和他的同事与其他在苏中资机构人员、留学生和个体商人一起,从喀土穆出发,沿陆路撤离到苏丹港。就在离开喀土穆的当天早上,安全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中资企业苏丹业务负责人 王冰冰:那天早上还相对平静一些,但是就在大家一起聚集的时候,人不断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旁边还是有往这边打炮,也有机枪扫射和密集的枪声,其实就在我们附近,一路过来的时候也在交战,路上不断有拉着持枪军人的车经过。
抵达苏丹港后,为了妥善安置好计划从苏丹港撤离的数百名中方人员,王冰冰所在的企业将自己在当地的两处营地腾了出来,优先老人、孩子和妇女休息,而他和同事们也在抵达苏丹港的第一时间就投入到服务撤离人员的工作。
中资企业苏丹业务负责人 王冰冰:我们的员工自己都生病了,给他吃东西他都不吃。现场温度很高,嗓子有的都哑了,都说不出来话了,还在坚持。有人是两天两夜没合眼,一天睡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都是常态。我们也是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我们自己发自内心的,是真的,真的有那种是自己同胞(的感觉),(大家都)挺不容易。
撤离途中时间仓促、物资紧缺,王冰冰还在担心,他和同事们对同胞们的照顾不够周到。
中资企业苏丹业务负责人 王冰冰:确实没地方了,有的在棚子里,甚至在(露天)场地里搭棚子住,确实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提供的餐饮并不是很及时,一是不及时,第二也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是大家没有一个嫌弃的。
经过休整,这批撤离人员在26日夜间踏上了前往沙特吉达的路程。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