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 正文

极限挑战双面侧柱碰试验,比亚迪海豹结果如何?

时间:2023-07-28 23:47:23     来源:哔哩哔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汽车作为方便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安全性能是逃不开的话题,尤其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人们会更加注重其安全性能,其中最主要的关注点便是汽车电池,毕竟新能源汽车上面最重要的部件也是电池,市面上也有很多媒体机构对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做安全测试。这不,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就在近期,为了验证比亚迪CTB技术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意义,选择了比亚迪旗下其中一款车型,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该试验通过模拟真实严苛的场景,来测试新能源汽车叠加两次侧柱碰后整车的被动安全性以及电池安全性,其最后结果也是令人大吃一惊。

TOP Safety之所以对比亚迪海豹选择侧面柱碰,而不是选择正面碰撞,是因为侧面柱碰相比起正面碰撞,碰撞点更集中,碰撞面积更小,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切割力”,这对底部装了电池包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考验难度极大,并且在日常意外发生时,也并不是就很幸运的刚好是正面碰撞,所以选择侧面柱碰也更符合日常情况,加上双面侧柱碰挑战难度大,也能更好的测出在极限条件下,比亚迪海豹底部电池的安全性和耐受程度。

TOP Safety测试比亚迪海豹的具体方法为:使用同一台比亚迪海豹,在一次标准侧柱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侧面柱碰。第一次碰撞试验,比亚迪海豹整车以 32km/h 的速度和 75 ° 的角度,撞击 254mm 钢性柱,随后同一台车进行叠加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

试验结果出来,令大家大吃一惊,因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只有183mm,最大变量183mm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传统燃油车平均变形量是300mm左右,而搭载比亚迪CTB技术的海豹,其最大变形量在传统燃油车300左右的基础上减小了120mm左右,通过这个数字也能知道,比亚迪海豹对乘务员生命安全保护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自然不出意料的,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也全部达到满分!

碰撞之后,在电池部分的表现也是令人满意,在两次高难度碰撞后,电池包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而带电部分并没有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电池包也没有出现漏液也没有出现起火,整个电池结构异常稳定。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那便是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了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有效保证电池不起火不自燃,也保证了驾乘人员生命安全。

试验进行到这还不够,TOP Safety还要再次挑战极限,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将参与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结果还是令人惊讶和满意,没想到车辆还可以正常启动,也能安全行驶,这说明碰撞后的电池包功能性一切正常,其安全性能强大且让人安心。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么残酷极限的测试下来,电池居然还能用,也不起火,是什么原理?其实比亚迪海豹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这个要归功于它的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将电池和车身融为一体,让电池包成为车身的一部分。说复杂点,就是通过整车三明治结构,将刀片电池包与车身刚性连接,合二为一形成完整体,将地板、电芯、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充分发挥了刀片电池能量体+结构件的优势。

要知道,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是比亚迪自研的核心技术之一。在CTB技术加持下,刀片电池包与车身集成后,宽包电池作为刚性体结构件加强了车身环形结构,同时优化电池包边框结构设计,电池上盖、电芯和边框参与整车传力,进一步加固底盘结构,平衡整车重心,使整车强度大幅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这也是为什么两次侧柱碰撞后,整车结构最大变量只有183mm的原因,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现如今新能源车的普及,让科幻电影里的汽车逐渐成为现实,除了智能体验、辅助驾驶备受关注,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能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比亚迪的 CTB 技术以 " 电池车身一体化 " 为核心设计理念,并且在 " 蜂窝 " 中找到灵感,结合刀片电池独有的长方体结构和超级强度,衍生出 " 类蜂窝铝 " 结构,解决了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相互制约的行业难题,对于整个新能源车的技术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标签:

推荐文章